成都卫校-口碑最好的卫校
当前位置:首页> 卫校资讯 > 中医学中的三焦是什么?【全】

中医学中的三焦是什么?【全】

时间:2023-02-09 浏览量:286


选择中医学的同学必然会了解什么是“三焦”,也是中医学同学应该掌握的常识。

三焦,为六腑之一,是上、中、下三焦的合称。关于“焦”字的含义,历代中医学医家认识不一。有认为“焦”当作“膲”者,膲为体内脏器,是有形之物;有认为“焦”字从火,为无形之气,能腐熟水谷之变化;有认为“焦”字当作“樵”字,樵,槌也,节也,谓人体上、中、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。


三焦是上焦、中焦和下焦的合称,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,

横膈以上为上焦,包括心、肺;

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,包括脾、胃、肝、胆等内脏;

脐以下为下焦,包括肾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。


①上焦病证。温病由口鼻而入,鼻通于肺,故温病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。温邪犯肺以后,有两种传变趋向:一为顺传,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,出现脾胃经的证候;另一种为逆传,从肺卫传入心包,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(见热入心包证)。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微恶风寒、自汗、口渴或不渴而咳、午后热甚、脉浮数或两寸独大,治宜辛凉解表,方用银翘散、桑菊饮等。

②中焦病证。温病顺传到中焦,则见脾胃之证。胃喜润恶燥,邪入中焦而从燥化,则出现阳明经(胃、大肠)的燥热证候;脾喜燥而恶湿,邪入中焦而从湿化,则见太阴(脾)的湿热证候。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阳明燥热,则面红目赤、发热、呼吸俱粗、便秘腹痛、口干咽燥、唇裂舌焦、苔黄或焦黑、脉沉实;太阴湿热,则面色淡黄、头胀身重、胸闷不饥、身热不扬、小便不利、大便不爽或溏泄、舌苔黄腻、脉细而濡数。中焦病证的治法,阳明燥热,则通腑泄热。方用三承气汤;太阴湿热,则清热化湿,方用三仁汤。

③下焦病证。温邪深入下焦,多为肝肾阴伤之证。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、手足心热甚于手背、口干、舌燥、神倦耳聋、脉象虚大;或手足蠕动、心中憺憺大动、神倦脉虚、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。治宜滋阴潜阳,方用加减复脉汤、三甲复脉汤等。

对于三焦的认识,冠能指南老师的总结还是不足的,具体知识与运用情况还得中医学专业的同学自己去亲身体验理解。


上一篇:为什么要学中医【全】下一篇:中医足三里【全】
标签:

提交通道

不影响填写志愿,正式报名需到校